
我公司設計的四平市紫氣大路沿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項目
入圍2022年度中國“全域海綿”典范項目
我公司設計的四平市紫氣大路沿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項目入圍2022年度中國“全域海綿”典范項目。這是我公司在海綿城市建設道路上又一力作,對于創新探索適合東北地區的低成本、低能耗、低維護特點的“三低”海綿技術有著重要影響。
紫氣大路沿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工程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包括紫昕廣場、紅石榴廣場、西湖水上公園、南湖公園二期、雙擁廣場、紫氣大路西段、紫氣大路東段等,總長度9.7公里,總占地面積41萬平方米,是四平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以來實施的第一個重點工程。我公司技術團隊深入一線,完成整個項目踏勘、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和施工過程,項目建成后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成為宜行街區和宜居社區的標桿,將紫氣大路沿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工程打造成市民口口相傳的民心工程。

抓住問題要害 優化提升周邊服務功能
紫氣大路作為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干線,隨著流動人口數目逐年膨大,使得道路難以承受沉重的交通壓力,問題逐漸顯現,比如:沿線存在多處內澇積水點;因道路紅線寬,徑流系數大、污染強度高;人行空間長期被侵占,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靜態交通停車困難,動態交通流向不順暢。

為解決紫氣大路的道路問題,緩解道路交通壓力,我公司技術團隊根據道路情況分析問題、查找原因、抓住問題要害,采用分段施策方法,多管齊下優化城市道路交通環境,提升道路周邊服務功能。統籌協調道路布局和豎向,合理組織地表徑流;綜合運用透水鋪裝、生物滯留設施、雨水花園等技術組合,建立生態型排水系統;合理配置植物,提升綠化景觀水平;完善收水設施,恢復收水能力;構建海綿型慢行系統,還路于民;建設透水停車位和機動車道渠化等。
堅持節約優先 多路并進推進綠色低碳
我公司設計的紫氣大路沿線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提高了城市建設資金使用效率,并采取多種措施,力求實現了海綿城市標準化、產業化、創新化、低碳化的高度融合。
修繕提升,充分利用。對既有方磚和立緣石較好的路段,進行打磨翻新再利用;對破損嚴重或確實存在內澇積水的區段,進行整體設計和更換,實現海綿調蓄功能,同時保留可重復利用的材料,用于城市口袋公園建設及市政大修;充分利用現有綠地及裸土地面,增加調蓄空間。

標準化施工,節能減排。采用預制的透水裝配式道路基層,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提升了施工速度,又避免因返工造成的資源浪費,減少施工帶來的揚塵等問題,效果得到了業界專家的認可。東區慢行路段采用預拌透水混凝土,避免現場施工配比難把握、質量難保證等問題,規模化生產也降低了過程能耗,避免了現場攪拌產生的揚塵、噪音、污水等環境問題。
產學研結合,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項目鋪裝和路緣石大多采用功能與景觀兼具的新型仿石材建材,強度和凍融循環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減少了石材這一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針對城市發展中建筑垃圾和農作物秸稈處理困難等問題,我公司與北京建筑大學共同研究的《全再生骨料生物滯留設施》,創新性地將建筑垃圾、秸稈等原材料,加工為再生土壤有機質海綿設施填料,在紫氣大路雨水花園建設中進行應用。
增強功能實效 源頭減排蓄排平衡
項目區域為老城區上游和建成區南北向分水嶺,通過設計讓源頭分擔更多的城市排水壓力,讓新區分擔老城區的排澇壓力。
根據東北地區特點,在海綿設施進水口處設置沉淀池,用來沉淀濃度較高的SS(懸浮物)和融雪劑,從而減少沉淀物對海綿設施土壤和植物的影響。同時采用縫隙式透水磚,避免面層透水磚抗凍融性差等問題。

通過合理的設計,完善蓄排平衡的排澇體系,提高市政道路雨水的存儲能力,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關鍵。西湖水上公園和紫昕廣場內部綠化、景觀用水基本采取雨水回用,同時考慮沖廁、洗手等不同需求,設計了雨水分質供水模式,大大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并且利用合理的規劃優勢為城市提供更加豐富的水資源。

四平市紫氣大路沿線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落地,不僅對四平市的生態發展有深遠影響,也能給市民的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時至今日,在如詩如畫的城市生態環境中欣賞百花爭艷、綠草如茵的美景,呼吸清新的空氣,既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些都離不開高質量的海綿城市建設。我公司將持續從多個專業角度出發,開展相關工作研究,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打造更加宜居環境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