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二院(亞泰院區)毗鄰長春市第八中學、南嶺體育場等熱點區域。醫院搬遷前,亞泰大街、東嶺街等區域骨干道路交通壓力持續較大。醫院營業后,日均就診量在6000至8000人次,日均進入醫院車輛4000至6000輛,早高峰進入醫院車輛達800輛,且數據持續增加。大量的就醫需求加劇了醫院周邊交通壓力,讓本就脆弱的亞泰大街、東嶺街等道路交通壓力負擔更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二院搬遷后的交通運行情況,組織長春市交通發展研究中心持續監測交通運行情況。
市交研中心依托交通大數據平臺,結合二院周邊交通運行特點,圍繞“強化管理、泊位挖潛、節點微改造”三個方面,先后制定了拓寬亞泰大街八中輔路、拓寬東嶺街、改造東嶺街與公平路交叉口、設置就醫專用通道、實施“東進西出”管理等42項治理措施,目前已全部落實到位。有力支撐了二院周邊交通治理,降低區域交通擁堵。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加強交通管理,科學引導車輛通行。在二院周邊設置嚴管區,嚴管路內和人行道上違停以及車輛隨意壓線、掉頭、落客等行為。協調二院保持各個出入口全天開放,保證就醫車輛隨時進出醫院。對二院采取“東進西出”管理,并增加20名交通引導員,實現“交警、志愿者、醫院保安”三方聯動,引導車輛在指定位置上下客。在醫院周邊安裝誘導屏,提前告知院內泊位數量,減少泊位尋找時間和車輛排隊進場。
醫院實施“東進西出”管理
全安路與亞泰大街誘導屏顯示二院泊位數
二是綜合施策,挖潛二院內外可利用泊位資源。醫院職工車輛停在地下或者快速路橋下和南嶺體育場,院內地面泊位向前來就醫人群開放。醫院充分利用院內地面空間,重新施劃地面停車標線,新增560個泊位。南關區交管辦拆除醫院北側四棟建筑物,平整為臨時停車場,提供200個泊位。利用二院北側空地,增加80個共享停車泊位,安排專人管理,嚴禁收費,泊位先到先得。城投泊車APP接入了二院內外泊位數據,就醫市民可提前查看泊位剩余情況。
優化公平路東向西地面流線
公平路右側車道設置為就醫專用車道
就醫車輛與過境車輛分流
三是實施工程改造措施,增加道路通行能力。亞泰大街快速路八中天橋改造完成后,拓寬輔路車道,提升亞泰大街輔路通行能力。拓寬東嶺街,實現雙3到雙4的提升。改造公平路1號門,在院內設置“即停即走”泊位。在公平路上設置入院專用車道,分離過境車流與就醫車流。配合專家錯峰出診、加密公交發車間隔、無人機巡查事故節點等系列舉措,重點解決二院周邊交通不暢問題。措施落實后,醫院出入口車輛排隊現象有所緩解,醫院周邊運行效率提升11.8%。
拓寬東嶺街
拓寬亞泰大街西側輔路
拓寬亞泰大街東側輔路
交通治理事關群眾切身感受,中心將持續研究醫院周邊交通運行特點,提出切實、有效、可行的交通治理措施,提升就醫體驗、暢通就醫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