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況
東部快速路北起遠達大街,南至福祉大路,全長約18.4公里。由北向南串聯了北湖、二道、南關、經開、凈月等重要城區,是我市南北走向重要快速通道。近期東部快速路交通壓力較大,局部節點如仙臺立交、吉林立交、東榮立交等節點交通擁堵嚴峻,亟需系統治理東部快速路交通擁堵。
東部快速路跨越長春市重要主城區
二、交通擁堵成因分析
一是主城區南北交通干道不足,東部快速路承擔交通出行量過大。東部快速路沿線聚集大量的住宅小區、教育和醫療資源,且貫穿城市南北的交通干道不足,隨著北湖、凈月等外圍片區人口迅速增長,東部快速路車流量持續較大,導致局部時段、局部節點交通緩行現象突出。
二是東部快速路短距離出行比例高,車輛交織頻繁加劇交通擁堵。根據交通大數據平臺分析顯示,東部快速路承擔47%的集散交通出行,承擔53%的二環外片區間的跨區交通出行。橋上車流早高峰平均出行距離約為5.2km,5km以內的短距離出行占比58%,意味著本應該優先滿足長距離車輛出行的快速路,頻繁上下橋車輛行為占比過多,導致車流交織頻繁,加劇交通擁堵現象。
東部快速路車流全天平均出行距離統計
三是擁堵時間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通勤、通學期間,出行壓力比較集中。早高峰從6點30分陸續開始,在7點30分達到擁堵高峰,8點后逐漸消散,晚高峰則持續時間較長。整體來看,北向南方向車流主要集中在北轉東、北遠達大街上橋口、裕民路上橋口、吉林立交等節點。南向北方向車流主要集中在仙臺立交,擁堵距離較長,極易發生擁堵返溢到生態廣場的現象。
東部快速路匝道口限時管控后交通擁堵情況
針對以上問題,市交研中心制定中、遠期快速路緩堵方案。近期主要采取“投資小、見效快”的短平快改造措施,優化快速路下橋口交通組織、挖潛地面節點通行效率、打通快速路合流瓶頸、建設匝道控制系統、動態優化地面交叉口信號配時管理等內容。遠期則加快推進四環快速化改造、世紀大街快速路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提前從遠端分流過境交通車輛,分散東部快速路集中出行壓力。
三、已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一是對主要節點實行合流管控。在吉林立交東轉南設置交替行駛區,延長地面長實線,規范交織段的行車秩序。措施落實后,匯入車流交通行駛秩序改善明顯,早高峰主線通行能力整體提升10.2%。
在吉林立交設置交替行駛區提升合流秩序
二是優化快速路下橋口交通組織。拓寬東部快速路宜良路南進口,采取壓縮車道寬度的方式,新增一條行車道。措施落實后,宜良路南向北地平段出入口匯出效率提升23%,交叉口排隊延誤有所降低。
東部快速路宜良路南進口改造前車輛排隊長
拓寬東部快速路宜良路南進口排隊長度減少
三是調控地面交叉口信號配時,實施“控流削峰”管理。對6條進城主通道實施高峰期間“內截外疏”控制,對11條快速路相交通道實施高峰“節點管控+窄帶寬整流”控制。分段協調控制信號配時,避免車流量超過快速路通行能力。
對6條主要進城通道實施信號調控
四、下步治理措施
一是挖潛下橋口及地面節點通行能力。優化賽德廣場下橋口、自由大路下橋口交通渠化方案,結合分組燈控設置情況,調整地面車道功能,快速紓解下橋車流。
優化快速路下橋環島信號配時方案
二是打通快速路橋上瓶頸路段。在吉林立交、仙臺立交等交通擁堵節點,試點“車道窄化擴容”管理。具體是壓縮合流路段車道寬度,增加一條行車道,同步設置長實線,增加快速路橋上通行能力。
在快速路交通擁堵節點試點車道擴容
三是實施快速路匝道智能管控。加快推進匝道控制系統建設,根據地面和橋上交通流量變化動態調整上橋匝道口信號燈,維持橋上、橋下車流均衡,保障快速路主線通行效率。
東部快速路是近期全市交通綜合治理工作重點,市交研中心將繼續發揮“行業智庫”職能,為長春市交通綜合治理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