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河作為長春市綠道布局里“四水”之一,計劃24年提高中段綠道出行品質,打造一條55公里高標準、高質量、服務功能齊全的近水親水休閑活力空間。
接到任務后,我公司聯合上海市園林院、長春市園林院對伊通河中段濱河綠道進行提升改造方案研究,方案設計內容包括方案設計理念、綠道路由、鋪裝色彩、智慧化導視系統、驛站、綠化、亮化、智慧運動場景、重要節點口袋公園、智匯接駁點、品牌營城計劃等內容。這是我公司首次系統性謀劃高標準綠道,本著學習、積累綠道設計方面的經驗參與整個方案研究過程。
濱水綠地項目受到長春市建委領導的重點關注,秉承領導的指導原則,堅持尊重自然、體現自然、貼近自然,順路形、依地勢做好綠道建設、景觀提升改造,切實保護好、利用好伊通河環境。堅持以人為本,完善配套服務設施,進一步優化業態布局,增加互動體驗、休閑娛樂等公共設施,更好滿足群眾需求,做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注重文化傳承,在深挖文化底蘊和豐富內涵上做好文章,讓伊通河不僅是長春的生態長廊,更是文化地標。堅持問題導向,把實用、節約的理念貫穿到規劃建設全過程,注重細節、確保品質,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加快建設進度,倒排工期、并聯作業,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建設,讓群眾早受益。堅持建管并重,創新機制體制,加強精細管理,做好植物科普宣傳,豐富公園業態,更好為市民游客服務。深挖歷史文化資源,加強傳承保護,提升公園文化品位。
伊通河現狀綠道南起繞城高速,北至北四環路,全長55公里?,F狀綠道主要由5米寬濱水綠道和7米寬堤頂路作為主要園路組成。鋪裝年代較為久遠,存在面層破損問題;在北環城路至北四環路段缺失功能性照明。
本次改造通過提升鋪裝質量,完善慢行功能,將現狀5米以上綠道統一為騎行漫步綜合道;將現狀不足5米的綠道,保留為漫步道,借道堤頂路設置騎行道。充分利用現狀條件,塑造規范寬敞的綠道活力空間。同時增加27個可移動驛站、更新26個現狀驛站、增設32個健康打卡樁、168處立體化標識系統和22處坡道,補足沿線功能性照明,重點打造荷香路智慧停車場、橋下空間等活力節點,建設功能完善、體驗豐富、智慧便民的高品質服務型綠道。豐富慢行體驗,添彩景觀風貌,將伊通河中段濱水綠道打造為低碳活力、智慧生態的北方濱水綠道示范區,實現“綠城文融匯、道伊通風華”愿景目標,繪制20公里伊河長卷。
設計構建“一脈、三帶”魅力游覽系統,打造“創藝文脈段、時尚雅居段、康養智慧段”,并根據區段主題形成創藝橙、時尚紅、智慧藍三大色彩主題。
拓展綠道新興業務,積累方案設計經驗,為我公司下一步承接更多的綠道總體方案研究打下夯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