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公司科研檢測分院參加了由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中國測繪學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等多家單位共同主辦的第六屆道路塌陷防治學術交流會暨第五期道路地下病害體綜合檢測與風險評估技術培訓會。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曾昭發、中國測繪學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劉會忠出席會議并致開幕詞。
經過近五年的發展,我國道路地下病害體綜合檢測與風險評估產業初具規模,道路塌陷防治的新技術、新方法、新裝備取得長足發展。探地雷達技術成為道路病害探測、監測最切實有效適用的手段,數據的解譯也逐漸邁向人工智能識別,攻克了雷達數據解譯難的壁壘;目前,發達地區的道路塌陷災害防治工作已經從最初的應急檢測逐步發展為常態化日常養護檢測,并且在檢測中建立監理機制,大大的提高了檢測質量,為全國大規模開展階段性的道路空洞病害普查探測和常態化道路塌陷防治檢測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先進經驗,更為實現道路塌陷災害防治“早發現、可防治、能預警、快處治、保安全”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會議解讀了《城市地下病害體綜合探測與風險評估技術標準》《三維地質雷達探測技術規程》《城鎮道路養護技術規范》《城市道路地下病害體綜合探測消耗量定額》《多功能路況快速檢測設備》等文件,安排了20多場專業技術報告會,包括《道路塌陷防治產業的現狀、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深圳市地面坍塌成因分折及防治體系建設》《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檢測能力建設:道路內部缺陷探測能力驗證與探地雷達量值溯源》。總局首席專家常成利、地下空間公司相關技術人員作相關報告。通過深入探討道路塌陷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技術交流和技術培訓,使我分院了解了道路塌陷防治和地下病害體檢測評估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智能化、一體化發展趨勢,為下一步公司檢測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