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李健主任、高仲明副主任率建委班子到我院進行調研。宋剛院長就我院基本情況作了匯報,李健主任聽取了匯報并對我院工作作出指示,他說:
總體感受,不論是感官上還是形象上,匯報材料的內容和形式,都非常好,匯報材料的內容上有真正的思考,非常可喜,說明設計院這一段時間有質的飛躍。設計院自成立以來,對長春市市政發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宋剛院長帶領新一屆班子,這幾年承擔了我市多個市政建設大項目,如兩橫三縱、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等。隨著業務量噴泉式的上升,業務的復雜性、對團隊的要求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設計院院班子的領導下,在全院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建委下達的建設任務,與此同時還提供了很多咨詢前期服務。近年來所取得的可喜成績,一樁樁一件件都傾注了設計院全體員工的心血。設計院在技術人員,特別是在高級技術人員聚集的情況下,在各種創新理念的碰撞下,順利的完成了改革。
再說一下設計院存在的不足。指出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以使工作能夠更好的開展。很多市政項目都存在風險,質量的風險,設計的風險等。上午在維管中心開會,有很多橋梁都存在結構性的缺陷,那肯定就是設計的問題。沒出事的是咱們慶幸,出事的幾個橋也都得到了妥善的解決,但是新的環境,新的形勢,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質量追責終身制也越來越嚴格。嚴格的要求既是對團隊負責,對事業負責,更是對每個人負責。提要求是為了讓設計院更健康的成長。
匯報材料里對存在的“不足”認識還不夠深刻,思想上還沒有真正的解放。“不足”有些是實際工作,市場化意識的成分,更多的是主觀意識。設計作品比較粗糙,要從思路上轉變,要結合“搶抓機遇,創新發展”大討論,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只有深刻意識到問題所在,深刻查找問題,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解決問題。如果問題不清楚,擺出再多口號,也不能貫徹到實際。比方說作品粗糙的問題,道路建設的時候不能只考慮設計結構問題,不是就設計面層多少,基層多少,做道路是為了解決交通問題,它是整個城市建設的公用產品,它應該跟周圍的環境協調,它要滿足最基本的交通需要。新提出擴建中修、大修那么多路,單提出來建設兩條延安大路、長春大街公交專用線,按正常,具備條件的地方首先要考慮交通,大中修的時候就應該考慮,不應該在精品化街路的時候才考慮停車港灣問題。要把設計當成一個作品,在滿足功能的情況下,應該首先把交通優先,公交專用線問題、停車港灣問題等等都應該是題中應有之義。不應該為了修兩條公交專用線來做設計。具備條件時,設計人員應該隨時增加內容,海綿城市就不會像兩橫三縱建設時為保證質量全部使用硬鋪裝,理念要開拓,質量保證的措施很多,管溝、排水渠就可以解決水的問題。思想觀念、思想意識導致了作品的粗糙,規劃局拿來規劃,綠化局拿個綠化,市政院直接一整合,這項目能好嗎?要把街路設計當做自己家的后花園來研究,要做到統籌,和環境整體協調。
要有競爭意識,已經習慣了這個市場就是我的,被動的靠關系守住市場,不去和大院聯合,增強作品實力,這就是觀念問題。為了保設計院的市場,方案招標還要和設計院捆綁,這是保護,但這只能是最低層次,對提高設計實力沒有好處。要走出去,把技術引進來,盡快把拐棍扔掉,一種是靠你自己鍛煉,一步步去做;更快的方式是借外力快速的把拐棍扔掉。要依靠作品質量來搶占市場。現在設計院與外圍市場聯合只局限于把盤子做大,獨立核算的分院并不是設計院的市場。設計院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承擔這么大的項目,這種擔當意識值得肯定。但有擔當意識是不夠的。如北郊污水處理廠,現在水務集團還在提為什么泵站不用電頻的,改造完還用原來的,還得改造,不能實時、動態的解決遺留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不是為了追究責任,但不盤點經驗教訓,不在教訓中總結經驗,設計水平就永遠不會提高。出現的很多問題就是因為沒有因地制宜,只會按照規范套。這些才是設計院解放思想大討論要解決的深層次的問題。
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建委是代表政府在做城市建設管理,你是建委的一家設計院,除了設計院還有誰能對街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品質、設計質量負責?每年幾百億的任務交給你了,外面的評論是怎樣的?長春前幾年是個大屯子,兩橫三縱干完了還是大屯子。外面來的和咱們走出去的很多人都說長春市這幾年的城市建設比有的城市已經落后了很多年,那是從哪看的?就是從城市設計的作品看的。就像衛星路的天橋,閑置在那,傻大黑粗的。城建的工作很多人都能評價,因為他能看到,在生活的過程中也會參與其中,很容易會產生評價。城建的工作很難能不挨罵,但不能因為很難不挨罵就聽之任之。(不能因為活必須是你的,就把活給我干成這個水平)責任意識必須增強。比如說在地鐵二號線開始之前,解放大路就中修罩面,然后地鐵二號線開始干,今天又拿出來中修。提計劃的,誰去確認了?這樣就是太不負責任了,你不能總讓人把領導的決策拿到火上烤啊。
要增強大局意識。設計院是服務于建委、市委的。勘察設計行業能不能做大,能不能成為龍頭,這有行業主管的責任,也有你們作為主體,牽頭單位的責任。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要優先安排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不能只為了掙錢,把活攏過來,而不去提高作品質量,本地的工程還沒干好,就想著到外面攬活。項目儲備做的不對,前幾年的設計作品,為了搶市場,未經任何修改,就直接落到今年上,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進一步推進理念創新。用改革的思維提高市場化意識。市里、委里解放思想大討論確定的主題是“城市是我家,如何建設美好家園”,最主要的根,就在設計院。把城市當成自己家的后花園,把市政設計當成自己家的事,很多問題全都迎刃而解了。現在規劃院理念就創新了,抓住機遇了,他們都提到了項目管理的層級了,這是很多一線城市的概念,而且是幾年之前做的。設計院還停留在做設計任務、保住市場上。創新思維、戰略思維是解決企業成敗的問題。宋剛院長在總結中也體現了這一點,包括用第三方咨詢公司來捋順體制,注重人才培養、薪酬改革等等,沒有好的高端人才、沒有好的體制機制,就沒有好的作品。沒有梧桐樹就引不來金鳳凰,沒有金鳳凰就造不出好的巢穴。再不更新理念,總是甘于現狀,就局限于現有的知識水平,沒有緊迫意識,就不會有大的提升。北京三元橋32個小時就干完了,為什么我們就引不進來呢?差距在哪?技術學來了,這就永遠是你的市場,干一個橋能掙多少錢?總是這樣被人遠遠的落在后面,領導對你失去信心,市場都對外開放的時候,你丟的市場是多少?我希望設計院能主動去引進新技術、主動去聯合大院,通過合作、通過開放的思維,真正提升團隊的能力。不怕你們掙錢,就怕你們不負責任,造成很多無法彌補的缺憾。要用創新的理念、改革的思維去捋順體制機制、用人機制、薪酬分配機制,用創新的市場化意識激發出員工的潛力。競爭的團隊,多勞就得多得。如果還吃大鍋飯,對付出的人就是不公平。那體制永遠都有問題。留住人才不能只靠感情,同樣是辛辛苦苦的工作,別人掙幾萬塊錢,你給幾千塊錢,干好干壞還都一樣的責任,這就是問題。要真正的注重知識、注重人才、注重創新、注重科研,最終目的就是要提升設計的質量。
對市場的要求。市場是開放的,我贊成你們抓住這兩個大的契機(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為什么中盛一個小小的設計院,就能在短時間內攻城略地的占領了吉林省的綜合管廊市場,就是他抓住了政府的緊迫要求、抓住了領導的心理,快速的用總承包的模式占領了市場。海綿城市是又一個契機,設計院耽誤了一年,還在糾結跟誰合作,合作的細枝末節,民營企業包括房地產企業都想搶占這個市場。現在設計院已經滿足不了建委的設計需求了,現在海綿城市水質治污的能力,水質水量都沒有定量的目標,連常態水位都定不下來。幾百億的資金投進去是要看見實效的,是要追責的。
最后,強調廉政。設計院設計方案階段是最大的浪費。設計變更問題,設計穩定性問題,也會影響招投標。設計是建筑市場產生的各種問題的萬惡之源,設計方案的投資控制問題,設計變更問題,招標前和招標后不穩定問題,工期問題等等統籌計劃都跟設計有密切關系。再出現問題一定要追責。出了問題都不追究還能有人承擔責任嗎。一、要建立質量追溯體制。二、設計前期設計工作者要有廉政意識。黨政雙責,管業務必須管廉政。
高仲明副主任也對我院工作作出了指示,他說:受李建主任委托,分管設計院一年多了,一年來,我一直抱著學習的態度,(從業務的角度)和大家相處非常愉快。無論是從領導層還是中層還是工作層,我感覺很好。今天的匯報內容全面、思路清晰、問題精準、措辭得當。時間關系,就不展開說了。結合李健主任的要求,我再強調幾點:
一、設計院經歷了快速的發展,由弱到強,從無到有,從在東北排不到名次到成為“東北王”,長春任何一項工作要成為東北王都不容易,這一點我管理火車站深有體會,我奮斗了三、四年的時間才成為了東北王,這受地域、政府、財政實力、經濟發展的條件等等因素的影響,成為東北王就值得驕傲。尤其近幾年,設計院班子把設計院打造的水平,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可喜可賀。
二、一個單位的發展絕不只是一個指標、一個事情或者一個規模,這涉及到方方面面,建設、人員素質、人才層次、管理水平、效益、設計能力、資質資產等等。設計院發展非常全面。
三、戰斗能力強。設計院經常有一些應急的任務,尖端的任務,難攻克的任務,設計院都有能力應對。沒有被難住、沒有倒下、沒有退縮,沒有一件任務完不成,沒有一件任務落不實,這說明設計院有戰斗能力,這是我們的基礎。這種潛質絕不是一屆班子或是一代人完成的,尤其是科技型集聚的集體,這樣是素質是慢慢形成的。
四、有創新。設計院在管理體系上有很多創新。
他對我院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
一、要有精準的定位。剛才李健主任在某種程度上也闡述了這個觀點,就是絕不能局限于打造設計院、局限于搞活企業,一定要立足于服務建委、服務于長春市城市建設、打造城市內涵。城市打造好了,我們設計院就是成功的。一定要有這樣的高度。不能誰給我錢,我給誰干活。要有大局意識。 一定要把李健主任的講話落實到設計院思路上、體制機制上、規范體系上,要把李健主任的思想融入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二、目標要高。宋剛院長匯報時說,我們的目標是“省內一流、全國知名”,實際上還有國際。現在不一定有這個水平,但是要敢想。不一定是要到國外去做產品,也可以是和國外機構聯合,互相學習。像設計院2015年到德國、日本等國家考察學習,那也是一種走向國際的方法。不能滿足于做“東北王”,一定要打造高水準的團隊。
三、要從數量、速度向質量看齊。新上任的市委書記說,城市建設不單是要有規模,還要注意城市的內涵,內涵由誰賦予?設計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市委書記說的這段話,實際是給設計院提了一個很高的要求。李健主任也多次提出,設計標準實際是一個粗精、量質的問題。國家也在調整經濟發展的速度,不再追求GDP,原來的粗放經濟現在也在向精準的經濟發展,也就是有效經濟,所以我們也要打造精品。這句話好講,但落實很難,要用各種方法去實現。比如人員績效考核不能只以數量計,更要以質量計,要從內部管理體系上調整來實現這個目標。
四、打造高素質的團隊。我看到設計院也有措施,一是培訓,二是引進人才,三是用機制來激發潛力。要從機制體制上形成差,不能求平均。
五、內部管理機制。設計院也有內部管理機制,但不要說在嘴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制度關鍵在執行。另外,制度不能復雜,要有可操作性,要能執行。執行還不夠,還要能應用。干部提拔、評優晉級就按照考核的結果來排。 要讓考核優秀的員工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惠。
六、班子建設。設計院班子很好,但還要更好。一個單位要有好的班子、好的團隊,更要有好的一把手。設計院300多人的隊伍,并且絕大部分是高級知識分子,對管理者也有更高的要求。
最后,要處理好兩個問題。一是處理好行政領導和技術人員的關系。技術人員要按照技術要求去做,不能看領導臉色辦事。 二是視野一定要寬。
今天這個匯報是李健主任帶著班子來和設計院溝通,實際是設計院掌握領導的思想和意圖,領導也掌握設計院的工作狀態和未來的想法這樣一個時機。要結合解放思想大討論,把李健主任的思想結合到設計院的工作實際中。要落實好(李健主任的講話精神),設計院會更好。李健主任的思路、視野的寬度、深度,你們聽了之后應該是法寶,應該把它變成你們的能力和視野。
最后,宋剛院長做出了表態:感謝委領導精心的為我們指導方向,中肯的給我們提出意見,我們也坦誠的接受,受益匪淺。我院班子和中層領導很少能集中聽到建委領導對我們的指示,對我們都很震撼。請領導放心,我們一定落實好領導的部署,一定總結好我們的教訓,一定挖掘好我們的潛力,真正建立把城市建設當做是建設后花園的責任感,之前我們也一直在提,可能有的職工沒有領會到,今后我們會更緊迫,更有責任感,更有榮譽感的干好設計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