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委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組建長春市水生態海綿城市設計研究有限公司,由院長親自部署,院總工程師坐陣指揮,我院各相關部門積極行動,密切配合,全面開展了海綿城市技術研究和實際工程設計應用。
針對海綿城市建設,我院近階段已完成以下主要工作:
1、《2016年度海綿城市試點實施方案》編制工作
省建設廳要求全省各城市提報《海綿城市示范區實施方案》,給長春市僅有一周時間準備,時間緊、任務重。我院經過一周的努力,完成了建委下達的任務。并且在建設廳評審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長春市海綿城市設計導則》編制工作
2016年1月25日,我院與泰寧公司、市園林院、省建筑院、市水利院組成編制小組。以我院為主編單位,編制導則。期間恰逢春節,各編制單位表示編制存在很大難度,經過溝通,由我院負責所有專業的編制、各參編單位提建議的形式開展工作。目前已經完成征詢意見稿,分發給所有編制單位征詢意見,擬3月下旬完成匯總,報建委組織專家評審。
3、長春市近30年氣象數據整理工作
與長春市氣象中心合作,對長春市30年降雨數據進行整理匯編,目前已經形成年度、小時、間隔5分鐘等不同雨型數據,為長春市海綿城市模型提供數據支持。
4、示范區工程分類統計工作
對我市南部新城示范區工程進行分類統計,并且通過建委、建管中心、南部新城建設局等市政建設主管部門對工程確認,對78項市政工程進行逐一核對,確保與2016年建設工作計劃相匹配,以方便上級主管部門清晰掌握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情況,并為海綿城市申報實施方案提供工程內容。
5、南部新城示范區建筑小區及公用建筑規劃整理
在建委主管部門的支持下,與長春市規劃局、南部新城規劃局聯系,收集整理海綿城市示范區內建設小區管網規劃,目前已經完成整個區域近70%的數據收集,為南部新城示范區模擬提供重要依據。(其他未收集到的,原因是小區未備案,或者規劃尚未審批、涉密等原因無法收集。)
6、伊通河綜合治理規劃投標工作
我院與同濟大學設計院共同編制伊通河綜合治理規劃投標方案,該項目以第一名中標。
7、完成多個海綿城市方案和施工圖設計工作
完成騰飛大路、機場快速路、濱河路等海綿城市方案設計及南部新城51路、61路、57路、南溪濕地等海綿城市施工圖設計。
8、結構縫隙透水人行道系列研究工作
結合實驗數據和長春市30年降雨資料、氣候凍深等因素,首次提出以計算公式作為依據的透水人行道結構。并且結合德國考察成果,完成了《結構縫隙透水人行道研究》初步方案。比選出更為適合東北寒帶地區應用透水人行道的技術和形式。
目前正在開展進一步研究,將與實驗檢測分院聯合開展基層透水率研究??偨Y出不同透水能力的結構形式。

9、2016年大中修海綿城市技術研究
對100條大中修道路進行分析,節選出18條具有條件采用海綿技術的路段,目前已經形成匯報系統,等待給上級主管部門匯報。
10、編制標準圖集工作
結合4月國家修編的規程及圖集,編制市政專業所需的標準版圖紙。預計4月底完成院內標準圖工作。年底結合其他專業升級為省標準圖集。
11、開展省級規程、圖集編制工作
我院作為主編單位編寫《吉林省海綿城市技術導則》、《吉林省黑臭水體技術導則》、《吉林省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技術規程》、《吉林省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圖集》。目前建設廳標準辦已經受理,3月中旬立項。
12、新技術新理念學習
邀請美國波士頓VHB設計公司的 Chi Ma文智勇先生,對我院項目組及相關技術人員進行海綿城市相關計算和設計理念培訓。文先生是美國市政工程師,土木工程師、土壤分析師。擁有22年美國LID設計經驗,承擔過美國許多重要的設計任務。
13、雨洪軟件學習
開展雨洪軟件培訓,為開展市政工程低影響開發分析做準備。
15、《吉林省混凝土空心砌塊結構排水檢查井技術規程》及配套圖集評審
3月9日在吉林省建設廳標準辦召開了《吉林省混凝土空心砌塊結構排水檢查井技術規程》及配套圖集評審會,我院作為主編單位向建設廳領導及省內專家匯報了編制內容,專家們對規程予以了肯定,并且提出了相關建議。目前編制組正按照專家建議進行修改和補充數據,修改后將在全省發行,成為吉林省該行業新標準。按照建設廳領導建議,我院將對所設計的檢查井申請專利,走產學研一體化的道路,促進我院持續發展。
16、自主研發海綿城市相關LID計算軟件
我院海綿城市項目組結合國家相關公式及要求,與美國VHB公司專家深入研究海綿城市中相關計算,由我院自主研發海綿城市LID設計軟件,目前正在調試階段。


未來工作展望:
加強學習和研究,加強與國內外優秀團隊交流合作,提高和豐富我院海綿城市設計能力。向海綿城市技術審圖業務、咨詢業務、設計任務、科研開發等方向發展。
海綿城市政策及相關技術文件介紹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中央城市會議指示和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的要求,海綿城市建設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為全面推進長春市海綿城市建設,統籌解決長春市水環境、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問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強雨水資源控制與利用,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全面貫徹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一、 國家政策要求
1、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 2014.10 )
內容包擴各種海綿城市設施如何建設,市政、園林、建設小區、水利工程如何應用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技術。
2、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水十條)
第二條:城鎮新區建設均實行雨污分流,有條件的地區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17年,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其他地級城市建成區于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
第九條: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建設滯、滲、蓄、用、排相結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設施。新建城區硬化地面,可滲透面積要達到40%以上。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要求。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中要求全國全面開展海綿城市工作。其中第四條要求:在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等環節,要將海綿城市相關工程措施作為重點審查內容;工程竣工驗收報告中,應當寫明海綿城市相關工程措施的落實情況,提交備案機關。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2016年2月6日)
第七條: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充分利用自然山體、河湖濕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態空間,建設海綿城市,提升水源涵養能力,緩解雨洪內澇壓力,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單位、社區和居民家庭安裝雨水收集裝置。大幅度減少城市硬覆蓋地面,推廣透水建材鋪裝,大力建設雨水花園、儲水池塘、濕地公園、下沉式綠地等雨水滯留設施,讓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不斷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積、滲透比例。
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2013.3)
6、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辦法》(2015.7)
7、住房城鄉建設部成立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 2015.09 )
二、 規范等技術要求:
1、《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 【2014版】
4.14條要求:對徑流污染控制采用調蓄的相關要求
4.15條要求:人行道、停車場和廣場等宜采用滲透性鋪裝,新建地區硬化地面中可滲透地面面積不宜低于40%,有條件的既有地區現有硬化地面進行透水性改造,綠地標高宜低于周邊地面標高5-25cm,形成下凹式綠地。
4.16條要求:雨水綜合利用系列要求。
4.17條要求:內澇防治設施的布設。
2、國家標準圖集《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鋪設》10MR204中對透水人行道進行詳細要求,并且有明確公式計算透水人行道結構。需根據降雨量、凍深等數據進行計算。
3、《建設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程》中也明確提到海綿城市相關要求
4、目前正在編制《長春市海綿城市設計導則》,正在征詢意見中,評審會過后下發給各生產院。
5、國家和其他城市也陸續出臺相關海綿城市的規程及導則,可以參考:
1/《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大綱》
2/《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
3/北京市地方標準《雨水控制雨水利用工程設計規范》(DB11/685-2013)
4/深圳市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技術規范》
5/《嘉興市低影響開發規劃設計導則》
6/《武漢市排水防澇系統規劃設計標準》
7/《延吉市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
8/《南寧市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
9/《廈門市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
我院作為吉林省內最先開展海綿城市研究工作的單位,也是全省目前海綿城市設計水平最高的單位。應積極貫徹國家政策和要求,落實市領導的要求,在具備條件的工程中增加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設計。使低影響開發設計融入到設計內容中,成為常規設計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