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與北京市政院聯合中標了長春市北海濕地地下式污水處理廠設計。這是我院創新經營模式,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增強市場競爭,所取得的成果。污水廠位于繁榮路與衛星路之間的北海濕地,收集處理區域內伊通河兩岸的旱季污水及雨季合流污水,該匯水分區范圍西起人民大街,東至京哈高速,南至南三環,北至南湖大路。范圍總面積約18.13km2。污水處理規模5萬m3/d,出水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IV類。該工程總投資4.8億元。
北海濕地污水處理廠采用全地下式污水處理設計,技術新穎、結構緊湊、水質超高,設計難度非常大,比如:工程投資高、施工難度大、工藝流程長、運行管理困難、通風除臭要求高等,承擔該項目對我院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在下一步設計中,我院將與聯合體緊密配合、
勇于挑戰新高度,確保該項目順利完成,為長春市水處理獻上成功的作品和滿意的答卷。
相關連接:
北海濕地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簡介
作為長春市伊通河綜合治理總體工程中污水處理廠布局優化的重要部分,北海濕地污水廠擬采用全地下式設計和超高標準的出水水質。處理出水將為伊通河中上游段提供優質的生態補水,為消除伊通河水體黑臭現狀、修復及保護河道生態環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工程占地面積約2.83ha,除綜合樓外(不設門衛,用視頻監控)其余生產性建、構筑物均集約化布置于一個大箱體內。一體化構筑物上部為景觀設施,下部為箱體,其中包括粗格柵及進水泵房、細格柵及曝氣沉砂池、膜格柵池、AAO生物反應池、MBR膜池、MBR膜設備間、鼓風機房、濃縮池、污泥脫水機房等。一體化構筑物內的所有水處理構筑物均采用雙層加蓋,利于除臭。
污水處理廠上部恢復為公園,采用功能與藝術相結合的手法,將公園定義為可供市民戶外活動、休憩的綜合空間,同時滿足水廠內部工作人員休憩的需求。景點設置盡量和濕地公園融合,入口設置林蔭廣場,通過軸線引導至濕地景觀,通過園路連接各個景觀節點;同時設置各種戶外健身小空間,并結合溪流水景及跌級水景,使游人在綠化景觀與凈水環境中開展各類型活動,做到健身與展示凈水效果兼顧。
根據相關規定和本輪伊通河綜合治理總體目標,2017年底伊通河中段需消滅黑臭水體,2020年消滅劣V類水質。北海濕地污水處理廠作為伊通河生態中段生態補水廠,出水水質必須考慮到伊通河的功能區劃及其環境。目前國標《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仍低于V類,因此本此設計出水水質有必要進一步提高,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Ⅳ類標準。
該工程旱季出水水質指標執行地表水IV類標準,對出水的總氮、總磷要求尤為苛刻。根據上述的出水排放標準,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除了需采用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外,還必須通過合理利用碳源、延長泥齡和充分曝氣控制出水總磷、總氮,并附加深度處理工藝控制其它相關出水指標,同時必須考慮雨季流量對生物系統的沖擊。本工程為保證污水處理效果的有效性、穩定性和可靠性,污水處理工藝以生物法為主,物化法為輔,推薦采用工藝流程靈活、適應性強、處理效果好的“多模式AAO+MBR+紫外消毒”污水處理組合工藝,采用WEST污水處理模擬軟件進行處理效果的全程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