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路快速路工程西起點為長春市兩橫兩縱快速路吉林大路-東盛大街立交,終點為機場大道與長吉高速出口節點立交(即長吉互通立交),是長春市快速路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范圍內包含一座互通式立交及一段下穿隧道。主線橋梁、隧道部分采用雙向六車道,地面道路為主干路,采用雙向八車道和雙向十車道。
1、工程規模
吉林大路主線長4780.008m,其中主線2759.788m采用高架式快速路跨越民豐大街、福安街、樂群街、東三環路、世紀大街;1215m采用隧道式快速路下穿洋浦大街、東方廣場。高架橋和隧道之間設805.22米地面式快速路進行主輔車道的交通轉換。世紀大街方向北起規劃榮光路北50米,南至自由大路南110米,世紀大街主線全長2695m,全線采用高架式快速路跨越吉林大路等道路。吉林大路與世紀大街相交處設置互通式立交橋一座。本工程橋梁面積共計228363平方米,隧道面積36296.6平方米,道路面積599673.5平方米,排水管線28433米。
工程總投資:43.4億元,主體工程費:28.9億元。
2、橋梁結構
橋梁上部結構:大部分采用大懸臂斜腹板造型現澆梁斷面形式,斷面能夠與主墩造型相協調,景觀效果較好。并且整體風格應該與長春市兩橫兩縱快速路橋梁風格協調統一。
橋梁下部結構:橋墩采用雙柱式“H”型花瓶墩、獨柱花瓶墩、矩形直柱墩。橋墩造型纖細優美,與主梁及周邊景觀完美結合。
隧道結構:隧道敞口段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擋土墻及U型槽結構型式;隧道封閉段采用地下單層雙跨鋼筋混凝土箱型結構。隧道敞口段表面設置文化墻雕塑,提高隧道景觀性。
3、技術創新和亮點
3.1系統先進:吉林大路快速路工程借鑒了國內外先進城市發展建設中的經驗教訓,結合長春市實際,引入世界先進設計理念和施工技術,把握適度超前原則,系統建設吉林大路快速路,為省內最高水平,同期保持國內先進水平。
3.2以人為本:貫徹“以人為本,精心打造細節和亮點”的核心設計理念,打造便捷舒適、綠色環保,具有濃郁長春人文底蘊的精品工程,塑造了省內精品工程的典范。設計方案最大限度的保障人行安全,吉林大路快速路沿線設置2座人行過街天橋。
3.3功能完備,注重細節,打造精品:統籌建設地下綜合管網和地上設施,設計兼顧公交、非機動車、行人不同出行方式;節約、集約用地開辟靜態停車場;設計公交候車亭、果皮箱、交警、環衛工人休息室等城市家具;注重景觀設計,通過路線和立交節點景觀設計展現長春市森林城的特點。
3.4造型美觀:宛如一只美麗的“蝴蝶”飛舞于吉林大路與世紀大街交匯處的上空,造型優美,為作為長春市迎賓大道的吉林大路增加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3.5錨桿樁地鐵保護方案:吉林大路沿線橋梁樁基多處與已經修建完成的地鐵結構距離很近,選用復合錨桿樁+超長鋼護筒地鐵保護方案作為實際施工的地鐵保護方案。經過具有資質的相關單位對地鐵結構的監測,數據顯示,加固效果良好。加固措施很成功,本項目所使用的錨桿樁加固方案,是長春地區第一次使用,為以后工程中的土體加固積累了寶貴經驗。
3.6文化雕刻藝術在隧道出入口景觀提升的應用 :首次在隧道敞口段設置文化墻雕塑,引入人文、歷史的理念,增加隧道的景觀性。雕塑設計充分考慮了行進中的視覺感受,設計語言、動勢、動態與車輛的行駛方向相呼應,營造出“遠取其勢”的視覺效果。四面文化墻分別表現了吉林人親近自然、向往自由的精神面貌;吉林人賦予關愛、向往和諧生活的美好心靈;吉林人勤于進去、勇于開拓、對于未來的美好追求;刻畫出城市獨特的歷史演變與文化積淀。
3.7橡膠瀝青降噪路面和自融雪路面鋪裝的應用:在吉林大路高架橋上下橋匝道段、吉林大路下穿東方廣場隧道繼續推廣使用橡膠瀝青降噪路面和自融雪路面鋪裝技術,經現場實測,橡膠瀝青降噪路面有明顯的效果,自融雪路面材料相比普通路面,具有良好的融雪效果,改善了上下較陡坡度的行車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