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夯實監理團隊專業能力,筑牢木質文物建筑修繕質量防線,近日,聚焦長春商埠地歷史建筑保護需求的文物保護監理內部專項培訓順利開展。本次培訓以“傳承特殊工藝、強化監理職責”為核心,通過理論精講與實踐復盤相結合的方式,讓監理成員系統掌握文物修繕監理關鍵要點,為守護歷史建筑“活”的記憶注入更強專業力量。
培訓全程緊扣木質文物建筑修繕的核心難點,圍繞“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融合”展開教學。在材料選擇與處理模塊,培訓明確“同樹種、同紋理”的木材篩選原則,詳細講解傳統桐油浸泡、現代環保藥劑注入等防腐防蛀工藝的監理要點,特別強調需嚴格核查木材12%-15%的含水率標準,從源頭規避后期開裂變形風險;針對榫卯修復這一傳統工藝核心,培訓著重強調“原位補強”原則,要求監理人員必須全程旁站監督,杜絕電動工具粗加工,確保榫卯節點精準契合“嚴縫不膠”的傳統標準,守護古建工藝的原汁原味。
在結構性加固與表面處理環節,培訓兼顧技術規范與文物保護底線。針對隱蔽部位加固,結合長春商埠地修繕案例,詳解碳纖維布、鋼制暗榫等現代技術的應用邊界,明確監理需逐點驗收加固部位的隱蔽性,堅決避免破壞建筑原有外觀;在歪閃梁架矯正教學中,通過流程拆解與數據演示,強調千斤頂分級頂升的操作規范,要求監理同步監測位移數據,嚴防二次損傷。而在表面處理與彩繪保護模塊,培訓特別劃定“紅線”——舊漆層清理僅可采用竹刀刮除、生物酶制劑等溫和方式,嚴禁使用化學強腐蝕手段;原有彩繪需先噴涂B72樹脂加固劑,再開展后續木作修繕,全方位保障歷史建筑風貌完整性。
培訓尾聲,圍繞“一構件一方案”開展精細化管控研討,結合長春商埠地歷史建筑的文化背景與修繕實踐,深入分析監理工作中如何平衡“保護原有風貌”與“適配現代功能”,如何應對材料短缺、工藝失傳等現實挑戰。大家一致認為,文物保護監理不僅是工程質量的“監督者”,更是文化傳承的“守護者”,需以專業敬畏之心對待每一塊磚瓦、每一處雕花,將古老技藝與現代理念融入工作細節,讓歷史建筑在修繕中留住“根”與“魂”。
此次內部培訓進一步統一了團隊工作標準,提升了專業履職能力。參訓人員紛紛表示,將把培訓所學轉化為實際行動,以更嚴要求、更實舉措做好文物修繕監理工作,助力長春商埠地等歷史建筑在新時代煥發新生,為文化遺產傳承貢獻監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