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大亞灣中心北片區的疏港大道與北環路立交項目傳來重要進展 —— 經過項目技術團隊近兩個月的攻堅克難,該項目設計方案已正式穩定,為后續工程建設筑牢堅實基礎。作為惠州港連接內陸腹地的 “橋頭堡” 與大亞灣石化產業園區聯動外部市場的 “咽喉要地”,此次立交項目的推進,將為區域交通效率提升、產業發展提速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區位意義凸顯:雙路交匯承載 “產業生命線” 與 “民生出行線”
據了解,疏港大道與北環路在大亞灣區域交通網絡中均占據關鍵地位。其中,疏港大道是惠州港、大亞灣石化產業園區與高速公路連接的核心通道,每年承擔著數千萬噸貨物的運輸任務,直接關系到區域產業供應鏈的穩定,被視為當地產業發展的 “生命線”;北環路則串聯起大亞灣中心區、霞涌街道等重要片區,是市民日常通勤、區域內部聯動的主要道路,承載著民生出行需求。
長期以來,兩條道路的交匯點因采用紅綠燈管控,成為疏港大道通行效率的瓶頸。目前疏港大道沿線已建成 5 座立交,僅此處仍受紅綠燈制約。此次立交項目的建設,將填補這一空白,推動疏港大道向大亞灣首條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快速路邁進。
攻堅克難顯擔當:兩個月奮戰穩定設計方案
該立交項目包含兩座立交,不僅規模較大,還面臨地質條件紊亂、地下管線錯綜復雜等多重挑戰,且項目時間緊、任務重。為確保設計方案科學可行,公司第一時間組建專業技術團隊,開展方案研究工作,并派遣項目負責人駐場,實時優化設計細節。
從清晨的項目例會到深夜辦公室的燈火通明,設計團隊始終以 “不怕難、不服輸” 的精神投入工作。面對多次方案調整的壓力,團隊沒有消極氣餒,而是以 “啃硬骨頭” 的決心直面難題,反復論證、優化細節,在公司領導的統籌帶動與全體成員的協同努力下,歷時兩個月成功穩定設計方案,為項目后續建設提供了精準的技術支撐。
多重效益可期:惠及民生、賦能產業、聯動灣區
此次立交項目的建設,將帶來多維度積極影響。對市民而言,項目建成后,從大亞灣中心區到惠州港的通勤時間將縮短近 20 分鐘,日常出行效率將得到顯著提升,有效緩解區域交通擁堵;對周邊物流企業、制造企業來說,貨物通過疏港大道連接高速公路的周轉效率將大幅提高,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助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為區域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更重要的是,該立交項目將打通惠州與深圳東部、東莞東部的快速連接通道,進一步暢通粵港澳大灣區東部城市間的交通脈絡,加速區域內產業協作與人員往來,推動惠州更好地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為區域協同發展提供交通保障。
此次設計方案的成功穩定,不僅體現了公司技術團隊追求卓越的專業素養與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也為公司開拓外阜市場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始終秉持精益求精的設計理念,持續提升技術服務能力,積極參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為各地交通網絡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