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春,伊通河宛如城市的脈搏,靜靜流淌,見證著歲月變遷。今年,一座橫跨伊通河的景觀橋驚艷亮相,成為連接回憶島東西兩岸的紐帶,讓長春市民又多了一處休閑漫步、觀賞美景的好去處。這座橋梁的順利貫通,凝聚著監理團隊148個日夜的堅守與付出。從樁基施工到鋼結構吊裝,從冬季混凝土澆筑到燈光亮化,監理工程師全程實施旁站監督,累計開展質量檢查200多次,對進場鋼材、混凝土等關鍵材料進行嚴格把關,確保每一道工序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設計理念:融合自然與人文
這座景觀橋全長252米,寬3米,采用醒目的紅色塑膠鋪裝,遠遠望去,就像一條靈動的絲帶輕盈地飄落在伊通河之上。在方案實施階段,監理團隊每周組織監理例會,針對玻璃護欄抗風壓性能、塑膠鋪裝耐久性等關鍵技術參數提出優化建議。特別是在藝術造型與結構安全的平衡上,監理工程師堅持要求對異形鋼結構節點進行1:1實體放樣,確保設計理念完美呈現。每當朝霞映照在橋面上,那抹靈動的紅色不僅展現著設計之美,更凝聚著監理人對品質的執著追求。
功能便利:出行與賞景的完美結合
景觀橋的建成,徹底解決了伊通河此段東西方向無橋梁銜接的問題。在功能實現過程中,監理團隊采用"樣板引路+實測實量"的雙控模式。在樁基礎施工階段,監理工程師冒著零下15度的嚴寒,用儀器對標高進行復核,確保橋體標高準確;在燈光調試階段,連續三個夜晚守在現場,對每個燈具的投射角度進行微調。如今市民們漫步橋上感受到的每一處便利,都凝結著監理人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
精心雕琢:細節彰顯品質
為確保設計方案落地,監理團隊制定了嚴于國家標準的內控指標。在鋼梁吊裝過程中,全程用全站儀進行精準定位,監理工程師全程旁站,確保鋼梁安裝誤差在驗收范圍內,保證現場施工安全;在玻璃護欄安裝時,采用激光定位儀控制每塊玻璃的安裝精度,偏差嚴格控制在2毫米以內;對每個不銹鋼焊縫進行外觀檢查。正是這種對細節的苛求,才成就了如今令人贊嘆的景觀品質。
攻堅克難:冬季施工的勝利
當寒潮席卷長春大地,監理團隊與施工單位并肩作戰,共同攻克冬季施工難題。在混凝土澆筑的關鍵期,監理部實行24小時輪班制,每隔兩小時就要測量一次暖棚溫度,確保始終保持在5℃以上,監理工程師實測到場的每車混凝土溫度,確?;炷临|量。最難忘的是春節前夕的那場暴雪,監理團隊全員留守工地,冒著風雪檢查每一處保溫措施,確保工程質量不受影響。這種堅守與擔當,最終換來的是橋梁沉降觀測數據全部優于設計標準的優異成績。
如今,伊通河回憶島景觀橋已成為長春的新地標。每當看到市民們在橋上綻放的笑容,監理團隊的每位成員都倍感欣慰。在后續的運營維護中,我們將繼續履行質量責任,定期對橋梁進行"健康體檢",用專業守護這座民心工程的持久魅力,讓這抹橫跨伊通河的靚麗弧線,永遠如星辰般閃耀,點綴春城的四季畫卷。